铝兴社区“五心五桥”打造“民情流水线”工程

发布时间:2019-03-19 15:46:59   来源:贵阳网  

贵阳网讯 长期以来,铝兴社区以“五心五桥”为目标,积极打造社区特色亮点,把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上,建设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;民有所需,我有所为”的温情社区,倾心打造的服务型品牌——“民情流水线”工程。

一、整合资源“连心桥”,让群众办事更“省心”。社区立足实际,按照“高效率、低成本、可持续、易操作”的原则,实行“一警两员三队”工作机制,建立服务群众“l+N”服务协作模式;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,达到“七清七掌握”的标准,为居民提供“全科医生”、“网格总理”式的服务,按照“高起点定位、高效率运行、高标准服务”的工作思路,采取管理集约化、服务窗口化、形式多样化的运行方式,积极开动“民情流水线”将“进千门办一事”变为“进一门办千事”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。现已帮助申请小额贷款15人,享受13人,贷款金额98万元,已优质办理公众服务事项共计630余项,其中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人,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75人,做到了让居民群众高兴而来,满意而归。

二、打造就业指导“帮扶桥”、规范管理让服务群众“更贴心”。一是思想上解惑。社区印制了全民创业、就业的惠民政策和社区帮扶措施的创业、就业宣传守则进行宣传和发送。邀请工商、税务部门解答创业小额贷款、创业优惠政策问题,帮助下岗工人坚定信心,营造了浓厚的创业就业氛围。二是技能上解难。充分利用上级匹配的优质资源,动员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。聘请指导老师对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进行车工、电工、家政、编织等各种技能的实训指导。目前,社区已开办各种技能职业培训班11个,培训人次600余人。三是环境上解忧。社区把做小生意、开小卖铺作为保障待岗居民就业的重点,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提供政策咨询服务,为居民代办、领办各种手续。通过社区的“阳光就业安置点”为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。目前,通过社区的“阳光就业安置点”安置就业人数200余人。

三、发动群众参与“互动桥”,让群众安全更“安心”。铝兴社区是个老城区,又属开放式小区,流动人口多,矛盾纠纷较多,治安防治较困难,针对这一情况,设立“毛师傅余晖工作居民调解室”、司法调解室,及时发现处理群众的矛盾纠纷。同时还在辖区内安装了128个远程红外摄像头,加大了对辖区背街小巷安全保护的另一措施。今年以来“毛师傅余晖工作居民调解室”帮助辖区居民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15余起,司法调解室共接待群众来访450余人次,处理邻里纠纷1500余件。远程红外监控有效的预防和打击了犯罪案件20余起。同时社区还以党员为表率,发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治安、维稳平安创建。利用“一警两员三队”加大群防、夜防的巡查力度,增强治安管理力量,让群众“安心”。

四、引入社会力量“助推桥”,让党群互助更“暖心”。社区通过政府支持、社会救助的方式与弱势群体开展“一家一”结对帮扶工作,对于生活困难家庭给予适当的生活救济,帮助其子女解决上学费用问题或家庭其他方面的困难;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家庭,采用一定的方式帮扶其家庭致富。到目前为止,社区为困难户、空巢老人、残疾人家庭等提供救助210人,帮扶低保、大重病、优抚、孤寡等人员240多人。

五、搭建文娱平台“彩虹桥”,让群众娱乐更“欢心”。为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,增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,社区成立了海韵队、太极队、布衣山歌队等10支文艺队伍,让居民群众有平台,有活动,让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,有效地增进了邻里的感情。还利用现有的办公场所成立了白云区“首家科普场馆”,为孩子们提供“四点钟”乐园。通过以上平台的搭建,全年共开展各种文体活动60余场次,从而提升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。(戚云红)

责任编辑:李华莹

延伸阅读
    网友评论(共0条评论,查看精彩评论,请点这里)
    用户名:     密码:    匿名发表